国防教育和征兵工作是事关国家安全稳定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工作,对打牢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基础、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省、市、区各级征兵办公室的正确领导下,我校从国家和军队建设大局出发,以提升高质量兵员为抓手,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做好征兵各环节工作,高标准完成了历年的征集任务。学院先后被省、市、区征兵办表彰为“河南省国防教育模范高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先进武装部”等荣誉称号。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四位一体”工作格局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国防教育及征兵工作,始终秉持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将国防教育和征兵工作融入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之中,把国防教育融入党建工作,丰富活动载体,探索国防教育及征兵工作的新路径新举措,构建了“学院党委领导、部门整体统揽、二级学院(部)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应征”的“四位一体”工作格局,形成全院联动、上下齐动的工作体系。成立了以院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党办、院办、各二级学院、武装部、学工部、教务处、财务处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征兵工作领导小组。学院将国防教育、学生军事理论课、征兵工作和学生军训纳入党委重要议事内容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确保国防教育和征兵工作部署有序、推进有力。
二、扎实推进国防教育
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学院提高政治站位,创新思政教育载体,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强化教育管理,创新理论教育,不断拓展国防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推进工作成果有效转化为育人实效,助力提高学生国防观念、增长国防知识、促进全面发展。
1.深化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学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以《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为依据,坚持弘扬爱国主义旋律,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科学规范军事理论课教学管理,重视和加强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形势政策与国防教育教研室师资力量雄厚,7名专职老师均为副教授,每学年开设国防教育军事理论课36学时,并纳入学生必修学分。
2.丰富国防教育内容。由学校武装部牵头组织成立爱国主义教育社团,并挑选骨干力量组建国旗护卫队,主要担负每周一的升旗任务,有力加强了国防教育活动在学院健康的开展。推进国防教育与新生入学教育同频共振,将国防教育融入军训课程、军训讲座、新生军训成果汇报、先进军训标兵表彰等,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起到了全员全方位育人的效果。推进国防教育与艺术展演活动同向同行,依托团委、学生党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开展红歌会、体能训练赛、军训教导队风采展示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培养爱国情操,传递“红色好声音”。
3.促进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学校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积极促进国防教育成果转化,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拓展国防育人平台的广度和深度,扎实抓好国防教育工作走深走实、落地落实,努力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再上新台阶。利用信息化让党史“活”起来,打造了思政教育虚拟仿真教学中心,全方位、沉浸式重温红色历史,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全面提升广大师生的爱国情怀与国防意识。
三、征兵工作成效明显
1.加强宣传教育,积极营造参军报国浓厚氛围。征兵宣传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做好征兵工作、保证新兵质量的重要环节。学校根据“一年两征”各阶段特点,采取“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模式,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征兵宣传网络。广泛深入地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和依法服兵役教育,宣传《国防法》、《兵役法》、《征兵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引导广大适龄青年充分认清献身国防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法服兵役是每个适龄青年应尽的光荣义务;宣传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形势和制定出台的激励政策,调动优秀青年入伍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到部队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
按照征兵时间节点,准确把握新生开学季普遍宣传、“双选会”深入发动和毕业生离校季精准动员三个关键时期,邀请市、区两级军事干部来校开展征兵政策宣讲和退伍士兵分享会;通过播放震撼的军旅宣传片、印制海报、分发参军入伍明白卡,在教学楼、宿舍、餐厅设置政策宣传展板和退役学生风采展示展板;利用微信平台、班级群、主题班会等形式解读政策;充分发挥辅导老师的阵地宣传优势作用,积极帮助有从军报国意愿的学生规划军旅成长路,帮他们算清经济账、优抚待遇帐、学历提升帐等,极大增强了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主动作为、深化合作。学校武装部积极加强与区人武部的沟通协作,共同探索新时期征兵工作的新思路,在区人武部的指导下,我校依托爱国主义教育社团和军训教导队构建兵员预征预储机制;与区人武部签订“部校挂钩共建协议”,深化资源共享,共建育人平台,由人武部选派专业人才、退役军人为兼职师资,支持国防元素融入专业教学与校园文化,指导校园军事类学生社团建设,发挥帮带引领作用,充分发挥部校定期会商机制优势,确保相关部门、人员紧密配合,无缝对接、形成合力、高效运转,将区人武部和学校的特色有机融合,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部校共建品牌。
3.强化服务保障、多部门协同配合。征兵工作涉及多个环节,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建立了跨部门协调机制,把服务保障作为大学生征兵工作的基础工程,为大学生入伍开辟“绿色通道”。结合省、市征兵激励政策,不断完善我校学生应征入伍优抚待遇办法,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向他们宣传介绍国家、省、市相关激励政策,使参军入伍光荣、保卫祖国光荣的导向深入人心。针对入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学校武装部精准指导,协同教务处、学生处、财务处等职能部门,扎实做好应征报名、体检政审、役前教育、定兵送兵、学费补偿、优待金申领、退役复学升学“七节点”全流程服务,让应征学子欢欣入伍,安心服役。
4.严把关口、实现数量质量双提升。学校武装部严格按照《征兵工作条例》规定,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把“四关”:报名关引导有家国情怀、热爱军营的学生报名;筛选关对应征者进行逐个初审面试;学历关逐一复核应征青年学历年龄对应关系;政考关淘汰思想不端正、有违纪记录的学生,力争把政治立场坚定、文化程度高、组织纪律观念强的大学生选送到部队。自2020年实行“两征两退”以来共有1539名优秀的质院学子带着师长的殷切期望光荣入伍,通过部队的培养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有的选改军士、提干;有的考入军校成长为军官与军士,有的荣立个人三等功、训练标兵、四有军人等荣誉嘉奖。
四、扎实做好军训工作
军训是大学生入学后的第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学校国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直以来,我们做到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组织体制完善,工作规范到位,军训效果明显。
1.精心组织,统筹协调。自2018年起,我校新生军训工作全部采取自训的方式进行。由学校爱国主义军事社团部分优秀成员与退役复学士兵组建军训教导队,担负全校学生的军训任务。每年年初,校武装部便开始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制定训练计划,预先做好工作安排;同时,做好与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后勤处、各二级学院等的提前协调,统筹安排,确保军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2.按纲施训,严格要求。严格按照《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军事技能训练。教官在学生军训中高度负责、科学施训、严格要求、文明带兵、以身作则,训练方式张中有驰,使同学们在心理上和体能上都能够也乐于接受课程安排。为鼓励军训集体力争上游、刻苦训练,参训学生积极努力、争创佳绩,组织召开新生军训汇报表演暨总结表彰大会,对军事训练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表彰进行决定。
3.开展训间活动,丰富军训生活。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军训过程中举办联欢会、军训团会操表演、个人才艺展演、图文展览等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营造了大学生积极向上、争先创优、为集体荣誉拼搏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了全体参训学生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在大学舞台上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了军训生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校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以新修订的《国防教育法》和《兵役法》为遵循,不断创新国防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条件保障,推动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