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与化工系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8)
1食品与化工系概况
食品与化工系成立于2006年6月,是我院最具质量管理和质量检测特色的系部之一。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及管理人员56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9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具有硕士学位51人,省级专业技术带头人2人,市级青年科技专家3人,“双师型”教师48人,在校生近500人。
目前开设有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加工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工业分析技术、应用化工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等9个专业,有食品、化工专业各类实验室2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8个,一个国家级实验室——国家食品安全检测科研中心。
现有食品营养与检测、工业分析技术省级特色专业2个;生物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食品营养与卫生》省级精品课程1门;《食品理化分析》、《分析化学》、《化工工艺学》和《畜产品加工技术》院级精品课程4门;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教学团队、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团队、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院级教学教学团队3个,《食品理化检验》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建)等取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多项。
食品与化工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狠抓教学质量和管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生质量稳步提高,学生毕业后被推荐到省内外质量检测部门以及国内大中型企业(如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双汇集团、伊利集团、中国石油、蜡笔小新休闲食品集团和苏州盛虹集团等单位)就业,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食品与化工系确立了“突出质检特色、打造专业品牌、创建一流系部、推动科学发展”的目标,全系师生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屡获殊荣。自成立以来连年被学院评为优秀系部,食品与化工系党总支被省高工委评为“省级先进党组织”,连年被平顶山市委、学院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7年上半年,食品与化工系食品教研室被省教育厅授予“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荣誉称号。
2学生发展
2.1加强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
2.1.1学生党建
食品与化工系党总支高度重视学生党建工作。建立健全分层培养、 分步衔接的入党积极分子教育体系,以系部党课为主阵地,开展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结合学习“十九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高学生政治素养。本年度共198名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通过组织考察和培养,对47名积极分子进行了系统培训,推荐了8名优秀学生成为预备党员,7名预备党员转正。
2.1.2思想政治教育
系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准入机制、培训机制、工作机制、表彰机制和政策机制等五大联动机制为指导,不断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树立优秀教师典型。结合专业特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德育活动中,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设计、自我管理、自觉提高,积极推进学风建设。
2.2积极组织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
系部以大力推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活动为主线,以提高全系青年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开展以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月、学生公寓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等各类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2.2.1社团文化日渐丰富
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能力与发挥创造力的舞台。食化系共建有The Best 舞蹈社、TK电竞社、电子商务社团、足球协会等,社团总数8个,注册社员达 200余人,从上学年的占学生人数的 32.3%上升到 48.5%,上升了 16.2 个百分点。其中,TK电竞社共有社员90余名,并积极参与平顶山市电竞大赛,取得了亚军的优异成绩,被选送参加河南省电竞比赛。电子商务社团积极联系上海涅阳贸易有限公司、澜阔集团等企业,提供货物支持和技术指导。足球协会共有社员35名,坚持日常训练,积极吸纳全院足球爱好者。
2.2.2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4月26日,由食品与化工系主办的“诚信校园行短剧大赛”在检测中心大楼六楼隆重举行,经过评比,16食检班的参赛剧目《梦幻家园》获得一等奖,将代表我系参加学院的情景剧总决赛;15药监班的《青春,与诚信同行》、15食检1班的《心里的一滴香》获得二等奖;15食检2班的《诚信人生》、16宝玉石的《作弊记》获得三等奖。此次“诚信校园行”短剧大赛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让同学们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强化了诚信意识,树立了诚信观念,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养。
5月,我系学生公寓被评为学生公寓安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5月,院首届大美学工评选中我系李延垒同志获得“大美学工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第十一届辅导员技能大赛中张宝霞获得三等奖,刘书红获得优秀奖,在学院第四届公寓文化节活动中获先进系部荣誉称号等。
5月11日中午,食化系“大学生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比赛”在欧二教室举行。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16宝玉石班李永杰的《桃花庵歌》荣获一等奖;16食检白帆的《念奴娇》和15食检二班张玉清、赵幸幸、杨志华、王震宇的《诗出经典扬我国魂》获得二等奖;15药监李秋含、胡晓艳的《琵琶行》和16绿检李海鑫的《满江红》荣获三等奖。此次活动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在校大学生得到国学经典的熏陶和浸润,提高学生阅读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学生文化和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5月16日,院第一届学生QC小组成果发布会在致知楼4201会议室举行。我系由吕静和闫泽华老师带队,苏甜甜、张玉清等6位学生代表我系参赛,经过激烈角逐,我系显微镜小组《提高学生裱花技能水平(技能大赛)》在发布会上荣获第一名好成绩,为我系争得荣誉。此次比赛培养了学生们团队精神、质量意识、个人能力、QC工具运用以及解决问题的信心,更积累了经验。
5月23日、24日院学生处主办的第三届趣味心理运动会上,我系选手积极参与,奋力拼搏,最终取得了一项冠军、三项季军以及优秀组织奖等荣誉。趣味运动会的成功举办将学生从忙碌的学习生活中解放出来,走到户外去,在轻松愉悦又不乏激烈刺激的氛围中缓解身心,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9月,我系获评新生军训“优秀连队”称号
10月11月间,我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心理漫画大赛、体育文化节活动、反邪教网络知识竞赛。
过去的一年,在学院党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学习,认真思考,认真组织食化系全体教职工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努力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基本完成了学院布置的任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当中,不断去总结,去完善,去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2.3扎实做好学生奖助工作
评奖评优工作公正公平。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培训到位、程序规范到位、监督检查到位。顺利完成两学期共计82人次的国家奖学金评定工作,发放国家奖学金共计27.7万元。完成2017学年3名省优毕业生、6名院优毕业生评选工作,树立了榜样典型。
资助育人工作扎实推进。一方面抓保障,做好贫困生经济资助工作,完成贫困生认定工作,认定贫困生21人,评选国家奖学金1名(每生8000元), 13名国家励志奖学金(每生5000元)、国家助学金68 名(一等每生 4000 元,二等每生 3000元,三等每人2000元),通过校内勤工助学、发放 “爱心卡”困难补助等,实现经济困难学生“百分百”资助帮扶目标,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另一方面,促发展,做好资助育人工作。立足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感恩意识、自强自立意识、心理素质、能力素质等,探索“经济帮扶、思想引领、心理帮困、能力提助”四大工程,进而构建发展型学生资助体系。本学年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开展了“诚信校园行”系列活动、“助学 筑梦 铸人”主题征文主题活动,开展典型事迹交流分享会、优秀学子报告会等,传播正能量,树立贫困励志学子典型,形成贫困生的价值认同感,产生共鸣,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2017年度学生奖、勤、助、贷、补情况
序号 |
类 别 |
人数(人) |
金额(元/人) |
总金额(万) |
1 |
国家奖学金 |
1 |
8000 |
0.8 |
2 |
国家励志奖学金 |
13 |
5000 |
6.5 |
3 |
国家助学金 |
68 |
3000 |
20.4 |
4 |
爱心卡 |
2 |
1000 |
0.2 |
5 |
国家助学贷款 |
6 |
4000 |
2.4 |
共计 90人次,发放30.3万元 |
2.4通过学院技能竞赛“以赛代炼”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大赛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教职成﹝2015﹞6号文《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充分展示高职院校教学成果和学生风采,同时响应学院2017年院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安排,食品与化工系筹办了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开幕式,并举办了院级学生技能竞赛。
2.4.1承办院级技能竞赛情况
食品与化工系承办的2017年度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学生技能大赛暨第三届“DIY蛋糕裱花技能操作大赛”于11月8日下午在我院致知楼前拉开帷幕。本次大赛由我系2016级食品营养与检测、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食品加工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7组14位选手参赛,通过制作一款8寸蛋糕,一决“糕”低。下午3:30,比赛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从奶油的打发、蛋糕胚的抹面修饰到裱花装点,各组选手们忙得不亦乐乎。他们专注的眼神、娴熟的动作都为这场比赛增加了亮点。最后,选手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一个个造型精美的蛋糕,并就其作品进行创意初衷,设计特点进行了别出心裁的解说。
期间院党委书记张清林、党委副书记院长郑海金,常务副院长徐宗华莅临大赛的现场进行指导。市电大校长温亚丽、院教务处处长蔡花真、系党总支书记胡洁涛等莅临并观看了整场比赛,他们认真地观察选手的操作、从立意,感官等多方面客观评判了选手的作品,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来自2016级食检班的王嘉利和宋奇云的作品《暖冬》凭借精妙的设计和娴熟的技艺夺得冠军;2016级食检班刘洋和朱宇翔与2016药检班的孙灵研和李顺祥分别凭借的作品《喜迎十九大》及《归真》夺得亚军。最后胡洁涛书记对选手作品和本次大赛做了点评和总结。
此次大赛从宣传报名到预赛初选,一路走来,为了达到作品的精益求精,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一起利用中午及晚上和周末休息时间,完善各组设计方案,锻炼各自的裱花技巧,通过近一个月的集训,强化了学生自觉开展技能训练的意识,增强了参赛选手们的心理素质、团结协作能力,为其提供了一次难得的相互学习、交流和同台竞技的机会,更见证了食品与化工系在学生技能增强教学上更进一步。同时通过本次大赛为我系参加2018年度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大赛积累了经验,储备了人才。
2.4.2参加国家级、省级竞赛情况
5月9日至5月12日“盼盼食品杯”第七届全国职业技术学校(院)在校生创意西点技术大赛决赛,在孟庆和李书华老师精心设计和指导下李高强、王亚君代表我院参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获得大赛铜奖,通过此次比赛,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增加了校际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训”的目的。
5月23日,第一届河南省大学生传统美食设计大赛中,我系学生王亚君、王媛媛、李高强等5名学生在孟庆、鞠慧丽、李向果教师精心设计和指导下创作的《荷塘月色之蛙鸣翠荷塘》在全省85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夺得大赛一等奖
9月28日,河南省第二届大学生中秋月饼创意大赛,食品与化工系推选的三个作品全部获奖,我系师生积极参与,在孟庆、李书华、田辉老师的指导下,15级学生李高强、张玉清、李广霞、何旭东3个作品参加比赛。《彩虹月饼》获得一等奖;《森林盛宴》和《玲珑望秋月》获得二等奖。
2.5学生就业情况
2.5.1学生就业基本情况
我系根据全国就业形势,特别是省内产业集聚区建设蓬勃发展、高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的特点,对专业对口、职业稳定、发展空间大、收入高的岗位要积极争取,重点推荐。2016年通过我系与省内外各类对口企业的积极联系,汇总省内外20多家企业的岗位特点、用工需求等各方面的信息,举办各类形式的招聘会10多场,发布企业招聘信息20多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系2017届毕业生93人,截止2017年9月1日,毕业生就业人数为61人,就业率为65.59%。
2.5.2毕业生对就业服务工作评价
学校通过电话、走访、有效邮箱、微信、调查表等多种方式对2017届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毕业生对学校的就业工作表示满意。毕业生认为最有效的就业服务类型依次为:日常就业服务、专场或大型招聘会、就业指导教学、就业信息发布、职业规划、创业创新大赛。毕业生希望学校建设更多的信息查询、招聘服务设施平台;搜集发布更多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做好就业指导,特别是创新创业指导和帮扶。
2.5.3 毕业生跟踪
学校通过座谈会、实地走访和电话访谈,向双汇集团、杭州顶益食品有限公司等用人单位和质量监督检查行业进行了毕业生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2017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满意度为95%以上,对毕业生履约情况的满意度为97%。普遍认为学校毕业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工作适应能力强,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具有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空间。
2017年5月,组织召开2018届全体学生顶岗实习动员会,会上书记把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客观的进行了介绍,由企业人事主管对企业工资、福利等各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耐心的、细致的接受学生的询问。严格按照学院精神,给学生自己选择集中或分散实习方式的机会。
经过学生的选择,最后确定参加集中实习学生116人,专升本8人,其中蜡笔小新休闲食品集团19人,南京爱之田原食品有限公司昆山宏致电子有限公司4人,自主实习学生60人。按照学院相关的要求,我系精心选派了1名经验丰富、有责任心实习指导老师驻厂,对学生进行管理、专业指导及思想教育工作,并且对自主实习的学生进行跟踪查访。
3教学改革
3.1以专业建设为重点,抓好专业群建设
专业建设是高校推进各项教学工作的根本,在专业建设上,全系上下统一认识,坚持教学工作为我系的中心工作,并根据我院 “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我系学科建设规划,坚持“质量特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明确专业办学必须紧密联系社会需求的办学思路,并制定相应措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学院的统一部署和高职专业发展的需要,针对目前检测类专业的严峻现状,食化系积极进取、迎难而上,痛定思痛改革裁撤生源不佳的纺织品检测专业。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依托深圳涉海集团的优势资源,今年已申报了水路运输与海事管理专业、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海上中西食品制作方向)、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汽车化工方向),等待教育部的批复,一旦获批将于明年开始招生。逐渐形成传统与新兴专业优势互补的合理的学科群。
3.2实验室的搬迁与改造及实训基地建设
本年度完成了新实验室的招标、装修、设备安装等工程按照相关程序在9月前完成;在系领导的带领下,全体教师参与了实验室搬迁工作,保证了下半年实验实训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对气相色谱仪、煤炭热量仪、仿真实训室部分仪器设备进行了维修完善。申报的河南省创新行动计划--食品加工技术(葡萄酒)生产性实训基地获省教育厅批准立项。
3.3开展教学技能大赛及微课大赛,激发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4月5月间开展的教学技能大赛及微课大赛,激发了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热情,在系部掀起“争比赶超”的氛围,以王婷婷、刘瑞琼老师为代表的青年教师力拔头筹,通过这两次大赛,检验了我系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了系部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3.4外派教师培训进修提高业务素质
5月6月间,食化系外派教师前往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参加“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培训。
3.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按照“围绕一条主线,依托两个平台,实现三个结合”的思路,构建“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条主线:以“企业产品质量检测全过程”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
两个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依托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两个平台,实施工学交替,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三个结合:校企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结合。
3.6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内容改革应突出应用性、针对性,重点培养学生的岗位专业技能和质量专业技能。课程内容的具体实施中,根据行业、企业发展,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及时将企业的最新技术纳入教学过程中,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结合岗位对应的检验工、内审员、营养师等职业资格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务求各专业的基本技能课和专业核心技能课能反映先进的技术成果和职业岗位要求,符合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
3.7优化专业核心课程
在校企合作委员会的指导下,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优化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按企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与职业资格标准修改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依照“教、学、做”合一的要求,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加强以教材、多媒体课件等为主的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实现核心课程网络化,与企业和国内同类院校共享教学资源。
3.8开展多种职业资格培训
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积极实行课程改革,采用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等措施,开展检验工、内审员等工种的技能鉴定,使学生在毕业时可同时获得检验工、质量工程师等多种职业资格证。
3.9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围绕技能培养,应灵活采用和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除了可以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等外,还应注重自我教学法、项目导向等几种 “以人为本” 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实践教学中应也充分地利用校内外的实验实训条件,广泛地开展现场情景教学、体验性学习,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
(1)灵活运用案例式、启发式教学方法
我系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书本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线的单一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普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练并重,教学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案例启发式教学法,积极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变单向灌输为师生互动,既改革教学的方法,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
(2)引入MOOC“翻转课堂”深化课堂讨论式教学方法
近年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MOOC)在中国高校教育教学中方兴未艾,其中引入的“翻转课堂”理念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想;便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
完全“翻转式课堂”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不适合,但在教学秩序可控的范围内适度的“翻转课堂”。也就是课堂讨论法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模拟式新问题,交流意见,互相启发,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对于这种教学方法,我系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讨讨论式教学法的更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例如,结合案例教学,对所要进行的课堂讨论问题进行提炼和优选,尽量使课堂讨论问题来自于实际;提前让学生熟悉问题、准备讨论内容,精密安排课堂讨论的组织和实施,提高讨论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针对某一项目安排讨论课,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意见,提出质疑,进行自由辩论。通过问答与辩驳,使学生在头脑风暴的同时查阅资料、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及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这种教学模式是教与学两方面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与学生的经常性的交流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讲课技能,同时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进师生之间的思想与情感的沟通,提高教学效果。即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3)探索“项目导向”教学法
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技能,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项目为导向,理论教学与技术应用相结合,驱动学生站在项目角度讨论该项目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最后由教师点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例如在一些分析检测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拟出题目(项目),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内容包括方法、 原理、 使用仪器、 药品及测定条件等,教师进行点评,学生在动手做实验之前,对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补充与修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课堂所学的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对学习这些课程的兴趣,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4)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学法
我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选取合适的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余做充分的准备,像教师一样备课、搜集案例,设计教学步骤和讲课的内容,然后选择合适的教学时间到讲台上面向全班同学授课。在具体操作时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指定一个小组长,组中通过共同备课等方式集众人之智慧,然后推选一名代表负责授课。授课结束后,各个小组对本组授课代表的表现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各个小组之间也相互评价,通过此法,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备课、 授课付出的辛勤劳动,有利于改变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风气,加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5)充分地利用实验实训条件,开展现场情景教学和体验性学习。
我系专业课教师充分利用实验实训条件,积极开展仿真实训及企业现场教学,使学生体验到具体生产的现场环境,了解常有的检测手段和方法,以及生产全过程。学生把在现场的实际问题带回来,并就实习过程、结果及出现的问题与教师交流,进一步的提高专业能力。学生经过这种体验性学习,将理论与实践在实际现场环境下合二为一,更深入地理解了课程教学内容,从自身就业岗位需要上,加强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培养,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6)与教学方法相适应的教学手段的改革
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不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越来越多的今天,采用与教学方法相匹配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因此,我系鼓励教师在教学手段改革中,积极采用多媒体、虚拟技术、仿真实训等教学手段。目前,我系部分教师已建设了自己的网络学习空间,提供给学生一个网络学习平台,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也可以互动学习,并且可以为教师和学生等用户之间构建绿色沟通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更方便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服务贡献
4.1充分发挥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服务社会
学院一直秉承“质量重于泰山”的校训,弘扬“科学精准、法制规范、责任诚信、创新卓越”的质量文化理念。深入广泛宣传我院职业教育发展成果,让全社会了解职教、体验职教、参与职教、共享职教。为配合国家关于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本着立足我市,服务社会、树立我市广大中小学生的质量意识的目的,充分发挥我院师资优势,扩大质量教育的受众人群。10月25日,我院邀请湛河辖区内四所小学的学生代表分上下午两批,在食品化工系糕点实训中心以及食品与化工系七楼理化分析实验室同时举行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在糕点实训中心,为保证食品生产的安全,孩子们先洗净双手,换上整洁工作服,按老师的讲解穿戴好帽子、鞋套、口罩等,通过风淋通道消毒才进入到生产间。孩子们先来到了预处理间,老师将一步一步教小学员们如何和面,如何在预处理间将面团进行整形,制作成各种样式的酥饼后,涂抹或放入红豆、芝麻等不同的点缀,放置于铺有油纸的烤盘中。然后将烤盘拿到焙烤间,把各种糕点放入设定好温度的烤箱中, 20分钟后,糕点出炉了,很多孩子是第一次亲手制作饼干糕点,显得既兴奋又快乐。看着自已亲手制作的糕点,品尝着前所未有的劳动美味,整个糕点烘焙中心充满了小学员们的欢声笑语。
湛河区教体局负责人孔老师表示,此次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很充实,既加深了对质量特色的理解,又让孩子们了解到DIY制作的快乐,使孩子们从小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辛勤的劳动才会有甜蜜果实。在实践活动中,孩子们体验了DIY创作的乐趣,在劳动中回味前所未有的滋味。区教体局方面希望我院今后多开展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我院先进的实验实训条件,使更多的中小学生走进我院,了解质量特色,掌握安全生产本领,增强动手能力。
今后我系会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充分利用我系先进的实验实训条件,陆续推出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为全社会尤其是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便利,努力使学院成为培养质量专业人才的摇篮,成为以质量服务为特色的区域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切实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共同为质量强国贡献力量。
4.2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培训作用,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
12月11日,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食品与化工系联合组织的2017年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圆满结束。
当天,系党总总支书记胡洁涛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领导来到石龙区下河街道下河村查看学员培训情况。培训由11月20开始,经过短期培训,使农村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提高了广大农民工就业能力。此次培训充分结合农民工自身的技能需求,开设了烹调师培训,受训人员接受理论授课后,结合各自身情况开展实操训练,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员逐个点名,核对信息,最后以考试形式使学员获得了职业技能鉴定相关证书。我系于2017年共完成农民工技能培训51人,发放国家初级职业资格证书48本,发证率为94%,使参训村民在短时间内扎实掌握了一技之长,拓宽了就业渠道,提高了农民工操作水平。
此外,11月22日我系专业教师雷昌贵及市厨师协会高级讲师温增夺在叶县叶邑镇老鸦张村举行以厨师专业为重点内容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班,开班仪式结束后,进行了首期授课。授课采取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模式,以教师现场理论教学及演示为主导,以学员家庭实践实操为主线,教师微信平台指导相结合教学方式,培训计划持续20天.
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工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有力支撑。旨在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改善农民在人力资本上所处的劣势地位,帮助广大农民实现从“耕者有其田”到“业者有其技”的转变,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外出适应能力及自主创业能力,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建设新美丽乡村做出贡献。此次培训是我院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推进“精准扶贫”,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举措。
4.3将全市食品安全员培训做大做强,服务地方企业
食品检验是对食品安全的把关、验证,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是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换发许可证审查的重要内容。我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检验员资格证书多数已过期,有的临近到期;经营食用农产品超市、农贸市场多数缺乏检验技能。为提高食品检验人员的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规范理化检验工作程序,使检验人员能检会检,确保产品检验质量,使企业检验人员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为企业做好申证和换证的准备,根据《食品安全法》、《日常监督管理办法》要求,结合企业提出的需要,平顶山市质量教育协会联系教学师资力量强,具备检验检测能力的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食品与化工系开展理化检验技术培训班。培训对象为平顶山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检验人员、重点超市及农贸市场检验人员。
理论课程培训内容:化验室基础知识、质量安全控制、产品检验要求、试验原始记录的填写、食品检验的样品采集及预处理、感官检验、理化性能指标的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及其它相关知识、《食品安全法》等。
实际操作课程培训内容:感官检验方法、净含量的测定、水分的测定、灰分的测定等项目。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其中理论课程约占20%,实际操作课程在实验室分组开展,课程约占80%。
培训期间,我系邀请国家级食品生产核查员蔡花真教授进行了专题报告,蔡花真教授以“做一名有职业操守,爱岗敬业,忠诚担当的食品安全检验员”为题,给学员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讲座,从培训的目的意义、食品安全检验员岗位职责、食品安全检验员操作规范三个方面深入阐述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食品安全检验员,学员们受益匪浅。培训结束,每位学员均获得了食品安全检验员资格证书。
4.4积极承担和开展各类职业资格证培训及鉴定
食品与化工系以服务为宗旨,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需要,依托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功能,面向质量技术监督行业和食品、化工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
除了对学生进行食品检验工、化学检验工、纤维检验工、内审员等职业资格培训外,还根据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积极对企业员工开展各种职业资格的培训和鉴定工作。
5面临危机与展望
随着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减少,本科教育不断扩招以及国外教育机构争夺生源的加剧,生源危机已成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我校作为一所三线城市的高职,所面临的生源危机更加凸显,近年传统检测类专业面临人员饱和,就业门槛低端化形式,特别是以质量检测为特色的食品与化工系,这个问题凸显严重,2017年,我系8个专业共招收学生一百三十多人其中工业分析和应用化工专业都在10人以下,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由于近几年没有生源,学期初系部向学院提出申请取消该专业。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市场的供需关系正发生深刻变化——由高校为主导的供给驱动变为行业企业为主导的需求驱动。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为了买方市场。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树立市场意识,主动对接产业、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通俗地说,我们现今需要转变办学理念以及专业设置由原先的“教什么-学什么-从事什么”转变为“市场需要什么-系部就培养什么”的新模式。鉴于此,食品与化工系对许多高职院校所开设专业和企业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制定可行措施,围绕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深化校企合作,2017年9月,通过前期详细的调研考察,食品与化工系同深圳涉海集团开展合作办学,申报2018年开设水路运输与海事管理专业、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海上中西食品制作方向)、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汽车化工方向),等待教育部的批复。
在积极向外拓展的同时,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打造自己的专业特色,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吸引更多生源。另外,将进一步加强中高职衔接,开发企业人员继续教育,不断拓展多样化的生源结构。
在接下来的一年中,食品与化工系将不断优化专业和课程结构,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自觉提高教学能力,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食品与化工系
2017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