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知识

财会知识
当前位置: 部门主页 / 财会知识 /
04.12
2022
什么是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
​(财政部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业务组)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预算制度建设的新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讲话精神,统一规范各级财政预算管理,将制度规范与信息系统建设紧密结合,用系统化思维全流程整合预算管理各环节业务规范,通过将规则嵌入系统强化制度执行力,为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提供基...
05.10
2020
什么是财务机器人
  随着企业与公司发展的日益壮大,财务之间的往来也变得更加频繁,无形之中加大了很多财务人员的工作体量与繁琐程度;面对这一问题,一个新型的词语诞生了——财务机器人,什么是财务机器人?首先我们要明白 RPA 是什么?RPA 是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的,以机器人作为虚拟劳动力,依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完成预期任务的技术,无需改造现有系统,独立存在的第三方软件系统。旨在代替人工处理复杂、重复性极高以及大量...
05.10
2019
如果中国实施“零关税”,会发生什么变化?
                 ------------黄奇帆《新时代,国际贸易新格局、新趋势》讲演         2019年4月9日,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先生在复旦大学做了一场主题为“新时代,国际贸易新格局、新趋势”的讲演,深刻分析了当下国际贸易形势,以及中国的发展与未来。​   -------------------   以下为演讲精编。   -------------------       今天要讲八个要点,大家只要记住我八句话,今天的报告内...
11.22
2018
什么是政府会计制度双基础双报告双功能?
​双基础: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共同构成了政府会计,其中预算会计核算基础为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核算基础为权责发生制。双报告:政府会计主体应当编制预算会计的决算报告和财务会计的财务报告。双功能: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
05.20
2017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相关知识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 全面预算是以货币或其他计量形式反映的,有关企业未来某一特定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投资决策活动、资本运作活动等各项指标的行动计划与相应措施的数量说明。全面预算管理则是针对企业预算实施,集计划、控制为一体的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 1、全面性:全面预算管理的预算体系包括企业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既能反映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预算,...
01.15
2017
会计重要性原则的理解
重要性原则(Materiality):是指企业在全面核算的前提下,对于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当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损益影响甚微时,可以用简单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反之,当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损益影响很大时,就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会计核算中遵循重要性原则就是要考虑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问题,使得提供会计...
12.29
2016
2016年度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科目编码科 目 名 称说 明类款301 工资福利支出 反映单位开支的在职职工和编制外长期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以及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等。3011 基本工资 反映按规定发放的基本工资,包括公务员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机关工人的岗位工资、技术等级工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各类学校毕业生试用期(见习期)工资、新参加工作工人学徒期、熟练期工资;军队(武警)军官、文职干部...
06.13
2016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涵义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政府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预算部门每年给预算单位下达预算指标,并审批预算单位提出的用款申请,委托支付中心办理具体的支付手续。按照这种资金管理方式,政府财政资金支付都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下统一进行,财政预算部门还要在商业银行开设零余额账户,并为预算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通过零余额账户,对政府财政资金采取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
05.12
2016
单位内部控制的一般方法
一、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 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 三、归口管理 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采取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
04.29
2016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概 念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它是以权利或责任的发生与否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不论是否已有现金的收付,按其是否体现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收益情况,确定其归属期。就是说凡属本期的收入,不管其款项是否收到,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凡属本期应当负担的费用,不管其款项是否付出,都应作为本期费用。反之,凡不应归属本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也不作为本期收入;凡不应归属本期的费用,即使款...
首页上页12下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