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通知公告|信息公开指南|信息公开栏目|信息公开年度报告|信息公开申请|信息公开规章制度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就业信息>>正文
河南省2019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召开
2018-12-11 09:09   审核人:

五个聚焦、五个着力,促就业创业

2019届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突破61万人,正值就业季,今天,2019届全省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召开,省政府霍金花副省长做出批示,省教育厅郑邦山厅长讲话,强调五个聚焦、五个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自主创业。

霍金花副省长批示: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事关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2018年,全省教育战线勇于担当、积极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继续保持在80%以上,继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绩来之不易,值得肯定。当前正值2019届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关键时期,各地、各有关部门、各高校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营造良好就业创业氛围;要教育引导高校毕业生勇担时代重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以高质量就业创业助力中原更加出彩。

2019就业形势怎么看

第一,要提高站位,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新精神

从保障民生角度讲,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毕业生就业事关千百万学生和家庭的切身利益,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民生工程。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努力让每一位毕业生都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

从维护社会和谐角度讲,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对确保就业大局稳定、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我们要切实增强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在变中求稳,稳中求进,确保毕业生就业局面总体稳定。

从立德树人角度讲,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充分挖掘就业创业育人资源,增进毕业生对母校、对国家的感情,自觉把个人理想同国家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矢志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从服务发展角度讲,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高校必须主动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输送更多优秀毕业生在国家急需的岗位上贡献智慧、建功立业。

第二,要坚定信心,准确把握推进中原更加出彩为毕业生就业创业带来的新机遇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已经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提出,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努力实现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要把打好“四张牌”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举措,贯穿于高质量发展各个方面。这些部署和要求,既赋予教育工作和就业工作更大使命和责任,也必将为毕业生就业创业开辟出更为广阔的空间。

无论是立足当前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还是着眼长远实现中国梦和让中原更加出彩,根本上要靠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靠教育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高校办学水平决定着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影响着产业升级的方向和水平,影响着经济发展高质量的实现。各高校要抢抓机遇,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新变化,转变工作观念,努力培养适应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高素质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第三,要科学研判,审慎应对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一是毕业生总量压力较大。近年来我省高校毕业生一直保持在50万人以上,呈增长趋势,2019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将突破61万人,加上往年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二是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高校专业设置重复率较高,同质化问题突出,有些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不出来,有些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社会不需要,能力素质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三是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着个别高校重视不够,工作措施不力、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四是就业观念仍有偏颇。通过教育引导,近几年毕业生就业观念有所转变,但受社会、家庭多重因素的影响,部分毕业生仍然热衷于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单位就业,不愿到基层等艰苦的地方就业。还有些毕业生自愿延缓求职择业,迟迟不愿落实工作岗位。

这些问题错综复杂,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估计,把问题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安排得更周全一些,努力将不利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2019就业工作怎么干

聚焦政策落实,着力健全就业创业工作机制。

1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协调机制

各高校要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做到书记校长不放手、分管领导不松手、班子其他成员不甩手,分头把关、各司其职。要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层层传导压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不断完善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2加强就业工作规范管理

要认真执行教育部就业管理工作“四不准”规定:不准以各种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证书发放与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假协议,不准将顶岗实习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相关部门和各高校要建立健全就业统计核查机制,公布举报电话和邮箱。对就业统计工作弄虚作假等问题,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今年国务院大督查,查出了我省部分高校存在就业统计不规范、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希望各高校引以为戒,认真排查,扎实整改,确保就业信息科学真实。

3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

开展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研,高标准、高质量编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认真落实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经费拨款、专业设置的联动机制,推动建立区域、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发布机制,为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提供参考,切实培养社会需要、“适销对路”的人才。

聚焦质量提升,着力促进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1服务国家需求,围绕国家战略积极开拓就业岗位

各高校要主动对接国家和省内重点需求,引导毕业生到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要项目和领域就业。

2鼓励毕业生到新兴领域、新兴业态就业

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就业机会,开拓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领域就业空间。

3围绕传统产业升级拓展就业

结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造的就业岗位,引导毕业生到传统领域、高端制造领域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就业。

4大力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基层就业优惠政策,组织实施好各类基层就业项目。

5继续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

落实优惠政策,广泛宣传动员,开辟绿色通道,扩大征兵规模。

6支持大学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

加强政策支持,强化宣传指导,及时发布信息,促进大学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

 

聚焦创新创业,着力构建全方位的创业支撑体系

1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培养方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等方面改革,完善细化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弹性学制管理、保留学籍休学创业等政策,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

2提升创业指导服务水平

要通过校企交流、培训培养等方式,加快建设一支职业化、专家化的创业师资队伍。根据大学生创业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服务。

3加快创业平台建设

各高校要主动整合各方资源,强化校内外创业实践基地和成果孵化基地等的服务功能,助力大学生自主创业。高校创新创业载体在校际间、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要加强协同,探索建立全省高校创新创业载体联动体系,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开放式、网格化、联盟型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孵化服务。

4大力营造浓厚创业氛围

要把创新创业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创业大赛等活动,全方位、多渠道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大力宣传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促进形成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

聚焦精准优质,着力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1加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

各高校要切实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创业基础课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并给予学时学分保障。要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学校专业特色、行业发展趋势、学生实际需求,开设就业创业类的校本选修课程,有条件的高校要深入推进就业创业指导学科建设。

2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要坚持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配备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就业创业教师。积极选派人员参加国家级和省级集中培训,有条件的高校要选派就业创业指导人员到企业挂职锻炼。积极聘请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相关领域的专家担任学校兼职就业创业指导教师。支持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申报就业指导专业职称,努力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的就业创业指导队伍。

3不断提升信息服务质量

要充分发挥校园市场的主渠道作用,高密度地举办校园双选活动。要建立毕业生求职意愿信息数据库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数据库,利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广泛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型传播手段,针对毕业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需求,及时发布和推送就业岗位信息,切实降低高校毕业生求职成本。

4向毕业生提供个性化指导

对零就业家庭、城乡低保家庭、身体残疾等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各高校要摸清底数,建立台账,进一步完善“一人一策”的帮扶机制。要认真落实求职补贴政策,有条件的高校要划拨专项经费,扩大补贴范围,使每一位困难毕业生得到有效帮扶。

聚焦长远发展,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依据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建立完善高校学科专业、层次、类型的动态调整机制。要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培养一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和对接行业、产业需求,培养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加大人才需求预测研究,把培养大量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育教学的第一要务。动态调整课程设置,将教学内容与新技术、新产业相结合,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

3强化实践育人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培养与需求、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紧密对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真正对社会有用、能用的人才。

4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

各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树立科学的成才观、择业观,自觉把个人理想同国家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积极主动就业创业,在国家最急需的岗位和领域上贡献智慧、建功立业。

关闭窗口
 
您是第 位访客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地址:平顶山市湛河区姚电大道中段


电话:0375-3397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