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风采

院部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部风采 / 正文 /

我院组织师生观看“‘逃课’这点心事儿”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



作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2日 10:45 

8月21日,我院组织9035名师生观看了“‘逃课’这点心事儿”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深入了解“逃课”背后的心理动因。

公开课以《沉溺》《迷茫》《挣脱》三个情景剧还原典型场景,余瑞玲老师以“时间拍卖”游戏导入,引导学生体会“逃课”背后的心理博弈;冯清、莫华敏、孟凡锐三位老师,分别围绕“习得性无助”、目标缺失、亲子关系引发的逃课现象,结合专业理论与“生涯之树”练习、认知重构等环节剖析心理机制。

此次公开课通过揭秘“逃课”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机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真正的自我成长。

各个院部学生分散观看照片

计算机技术学院学生观看公开课照片

机电工程学院学生观看公开课照片

公共管理学院学生观看公开课照片

建筑工程学院学生观看公开课照片

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观看公开课照片

食品与化工学院学生观看公开课照片

信息工程学院学生观看公开课照片

学生感悟分享

公共管理学院24现代物业管理1班组织委员燕心茹

通过学习“‘逃课’这点心事儿”这节公开课后,我对逃课行为有了全新认识。过去总把逃课归为“不自律”,但课程让我明白,背后藏着多种原因:可能是课程枯燥缺乏动力或者压力太大想逃避,也可能是社交焦虑不愿面对课堂环境等。

我学会了不轻易给行为贴标签。比如有同学常逃某门课,或许不是抵触学习,而是没找到知识与自身的连接点。课程教的“动机唤醒法”很实用:试着给学科内容找“现实意义”,比如用数学知识规划生活费,能让学习目标更清晰。

我懂得了“逃避不如面对”。当想逃课的念头冒出来时,先问自己“真正在怕什么”,再主动和老师同学沟通,往往能解开症结。这堂课不仅帮我理解了逃课背后的心理,更教会了用理性方式应对学习中的困扰,正视内心的“小纠结”,才是成长的第一步。



下一条:我院组织师生观看“与爱同行 青春如歌”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

关闭